
遗产就是公民在死亡后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,随着时代的发展,可能的遗产类型越来越多,并且法律都说了:个人合法财产,不限定范围。那么
遗产有哪些范围?下面我们就来简要说明一下。
我国《继承法》第三条规定:“遗产是公民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,包括:
(一)公民的收入;
(二)公民的房屋、储蓄和生活用品;
(三)公民的林木、牲畜和家禽;
(四)公民的文物、图书资料;
(五)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;
(六)公民的著作权、专利权中的财产权利;
(七)公民的其他合法财产。
公民的其他合法财产包括股票、基金等有价证券及其收益,合伙人在合伙企业的合伙份额,股东持有的股份及收益,承包产生的收益等等。
2、遗产必须具备三个条件:
(1)必须是公民死亡时遗留的财产。如果死者生前将财产用完了,送人了,或者卖了,就都不属于遗产了。
(2)必须是公民个人所有的财产。这就要求在分割公民遗产时,将公民个人财产与家庭财产分开,而不能将家庭共有财产笼统地算作是公民个人所有的财产。 例如:夫妻双方中一方死亡,其共同所有的房屋就不能全部作为遗产来分配,因为还有一半的所有权归生存的另一方所有。
(3)必须是合法的财产。非法取得的财产,如抢劫、盗窃、诈骗得来的财产不受法律保护,即使作为遗产分割了,受害人或国家仍可追索。
3、需要特别注意的几个问题:
(1)抚恤金不属于遗产。抚恤金是公民死亡后单位给死者所抚养的近亲属的,是解决死者亲属生活困难的一种补助形式,它不是公民死亡时遗留的财产,因此不属于遗产的范围。
(2)承包权和承包合同关系不能继承,但承包取得的收益可以继承。在承包关系中,依合同法的一般原理,承包合同于一方当事人的死亡而终止。如果在合同中有约定,一方死亡,其家庭成员可继续承包,那么其家庭成员可以依合同继续与另一方存在合同关系。如果合同中没有约定,其家庭成员必须与另一方协商一致,重新签订承包合同。而承包取得的收益是公民依法享有的财产性权益,可作为遗产处理。
(3)在将个人财产从家庭共有财产中析产时,要分清哪些是个人财产,哪些是家庭共有财产。有些有人身依附关系的财产不能作为家庭共有财产处理。例如:军人的伤亡保险金、伤残补助金、医药生活补助费属于个人财产。 但有些财产可以作夫妻共有财产。例如:夫妻双方实际取得或者应当取得的住房补贴、住房公积金;夫妻双方实际取得或者应当取得的养老保险金、破产安置补偿费等。
以上为''
遗产有哪些范围''的相关阐述,希望能够帮助大家。
文章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